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屯留余吾西街,藏着你想不到的故事!

    信息发布者:乘风破浪
    2017-11-26 09:37:26   转载

    【类别名称】农村居民点
    【标准地名】余吾镇西街
    【罗马字母拼写】Yúwúzhèn Xīiē
    【所在(跨)行政区域】余吾镇







    地名来历
    余吾镇西街村位于屯留县余吾镇西,距镇政府400米。东临东街村,南邻南街村,西靠西南村,北连北街村。聚落呈长方形状分布。面积1.19平方千米,该自然村有377户,人口950人。大部分村民以务工务农为生。
    历史沿革
    余吾镇历来就是潞安府的千年古镇和文化名镇,更是以前屯留县广大群众口中“四大镇八小镇”之首,历史之悠久甚至还在屯留县之前,春秋时期曾为侯国,后来也曾和屯留一样作为“县”一级建制。余吾镇自古便是以前东到邯郸、西到平阳(临汾)、南到潞安、北到并州(太原)的官道枢纽,经济发达,商铺繁华,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文化交流比较频繁,所以该镇信仰繁杂,庙宇众多,有道教庙宇、佛教寺院,甚至在清朝时期便有了从西方传来的天主教堂。余吾镇治所在地原为一个大村,后因人口众多遂按照各自在老街的不同位置,而划分为五个行政村,分别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西南街,人称“五街”或“五道街”,比屯留县政府所在地麟绛镇的三街还多出两个。



    历史沿革

    在余吾西街的正北边,有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泰山奶奶庙,供奉对象是在民间颇受崇拜的道教神祇碧霞元君,也叫泰山老母,为宋真宗所封。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碧霞元君在北方民众心目中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所以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东岳泰山有庙祭祀,在北方各省也建有许多“奶奶庙”,并常在其主像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级别稍低的女性神仙。这种信仰至今在北方各省仍很兴旺,人们向老奶奶祈祷还愿,香火不断,余吾西街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前还要攒钱给老奶奶说书唱戏,此传统多少年来一直保持。
    该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约有二亩大小,可惜的是除了院中的东西廊房之外,如主殿、戏楼、东西角殿等主要建筑已经全部塌毁,现在保留的几乎都是后来作为建国后“屯留县第四完小”时重修的平房。这里还是当年的学校,只不过从“完小”变成了镇办初中,俗称“西校”。东边廊房靠北有几间曾被用作村里的理发室,廊房的后檐下住着一窝窝的沙燕,当地俗称“虎虎燕”,每到傍晚,叽叽喳喳飞个不停,村里的孩子便开始用砖头瓦片或弹弓投射这些比普通家燕稍大一些的虎虎燕。


      

    历史沿革
    从原先戏楼位置的大门口往里走,有一种步步登高的感觉,一院更比一院高,这也是古代神权思想的一种现实反映。据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讲,明清之际初建的这个奶奶庙,由于多方面原因,似乎从未复修过,这在全县各村镇庙宇中也是少见的,其他好多庙宇的碑记中都有某某年始建、某某年复修的相关记载。余吾西街奶奶庙也曾有一块一人多高的青石庙碑,但在诸如“破四旧”等历次政治运动中早已佚失,相关的文字资料少之又少。根据老人们口耳相传,当年的奶奶庙正殿大三间,四梁八柱,东西角殿各两间,庙顶建筑格式不是普通的硬山顶而是级别稍高的“悬山顶”,这种悬山顶格式的特点在于: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也就是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历史沿革
    在余吾西街的村中间,大约就是现在村委会的位置,当年还曾有一座坐北朝南的石佛寺。关于这个石佛寺,记载更少。根据相关老人的只言片语推断,此寺庙大约建于唐宋时期,规模建制应该是没有奶奶庙那么大。寺院里遗留的唯一的实物,一个用本地黄砂石凿就的大莲花底座,底座中间有一个被泥土填平的窟窿。
    余吾镇的这条南北走向的老街年代久远,在全县都很有名,但大多数人们只知道其南头和北头各有券门一座,而不了解其地形走向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说法。从南券门算起,到北券门结束,主街距离并不算长,大概还不到一里的远近。但从北券门再往西北,还有主街的一段较长的延续部分,一直到北街村的“桥沟”结束。故老相传,这条街是一条大蝎子。南券门之前有两个大麻池,麻池在古代是“沤麻”用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传说,这两个大麻池是蝎子的双眼;南券门的左右分别有两条通向东街和西南街的大路,算是蝎子的两个大螯;正街上的中部曾有左右对称的六条小胡同,位于西街村的三条分别叫“南圪廊”、“中圪廊”和“西圪廊”,但不知何故,印象中位于东街的不够三个胡同,传说这左右对称的三对胡同是蝎子的腿;而北券门向桥沟延续的部分,则是蝎子的尾巴和毒钩。从老街的位置和走势上看,这种说法确实真的很像一条蝎子。而老人们说,正街上那两个始建年月不详的券门,则是天上的神仙帮助百姓制服蝎子的“钉卡”,一南一北,南券门卡住了蝎子头,北券门卡住了蝎子腰。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是:民国时期,屯留县西半县的“巨富”、北街村的李金榜将自己位于老街北边的宅院修建得偏向了西北,打破了老街多年以来“南北对正”的原始格局,当地百姓认为这个从河南林县逃荒上来的外来户的这一举动,破坏了余吾古镇的风水和龙脉,责令其限期更正。但是李金榜修建的几十间西洋天主教堂风格的两层宅院已经完全竣工,不可能拆掉重修,但当地村民的要求又不能置之不理,遂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老街的正南正北入口处,自掏腰包斥资修建了两座南北对照的大券门,这样显得老街没有太走样。这种说法也不太靠谱,因为本地关于李金榜家族的发家史的情况有很多,他就是清末民初人士,距离现在时间并不长,南北券门的传说却五花八门离奇古怪,显然和一个近现代人物是挂不上钩的。






    历史沿革

    两座券门的建筑样式完全一致,硬山顶,青石底座,灰砖架构,远观近看,敦厚稳重,中间较高约有六七米,有十四个精致的挑檐,两边稍低约有五六米,分别有六个木质挑檐。从建筑风格上推断,应该是明朝后期或清朝前期所修筑。券门的中心是行车走人的独拱门洞,进深约有三米。数百年来,余吾老街上街市繁华买卖兴隆,驼队商贾往来如流,南北券门遥相对应,在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中见证了这一切,到目前为止,这种券门呼应的老街格式至少在全晋东南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券门上边的阴阳两面,都刻写着四个大字。南券的南边是“古纯名镇”,北边是“人杰地灵”,北券的南边是“物华天宝”,北边是“三晋通衢”。毫不夸张地说,这几个四字词语也较为全面客观地概括了明清和民国以及建国初期余吾古镇的基本特点。



    余吾镇原有寨墙和点将台,寨墙位于老街的东西两面,至今西街村的中间主路还被称为“城壕沟”就是明证。点将台位于西街奶奶庙的附近靠近北街村的地方,早已塌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